南京老建筑 “生出”八層地下車庫?未來上海將推廣
發(fā)布時間:2018年01月16日 點擊率: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
停車可真難??!
2017年8月,來自上海市交通委的統(tǒng)計顯示,市區(qū)共有各類小客車停車泊位118.1萬個,居住類停車缺口84.9萬個,非居住類停車缺口15.8萬個。不僅居住類停車設置缺口巨大,學校、醫(yī)院等單位周邊停車配套設施不足,商業(yè)街區(qū)夜間停車需求難以滿足的問題同樣突出。
不過,在離上海不遠的南京
兩座歷史老建筑
竟建成一座地下8層
深達28米的機械停車庫
并計劃在今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
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能在上海推廣嗎?
走進施工現(xiàn)場,沒有隨處可見的飛灰與塵土,工地常見的深坑也被建筑附近幾個小小的洞口取而代之。走進建筑地下,豁然開朗——這里靜靜躺著深不見底的車庫,上方的老建筑卻沒有遭到絲毫破壞。
施工單位上海建工二建集團第五工程公司總經理王志華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這座車庫共可停放汽車252輛,將大大緩解當?shù)赝\噳毫Γ媱澪磥硗茝V至上海的住宅區(qū)和商業(yè)區(qū)內。
兩座歷史建筑,如何建成八層車庫?
本次施工的兩座建筑“來頭“可不小,每片紅磚瓦上都描摹著歷史的痕跡。其中,北京西路57號始建于1937年,而天目路32號建于1946年。由于兩座歷史建筑均處南京鬧市區(qū),附近停車需求較大,卻沒有足夠的空間滿足,不得不將目光轉向地下。
施工單位項目經理俞曉棟介紹,現(xiàn)場主要運用 “平移”和“逆作法”兩種方式。
首先用千斤頂將房屋托舉至1米左右的高度,開始平移。原本在場地北側的北京西路57號被挪至南側,在北側開始逆作法施工。等北側的地下樓板完工后,將32號與57號兩座建筑一起平移至北側,開始南側的施工。最后,將原本在南側的天目路32號“歸位”,返回南側。兩座建筑共經歷了四次平移。
四次平移示意圖
施工現(xiàn)場,俯拍老建筑被平移
如何保證老建筑的歷史韻味在施工中不受損害?
俞曉棟表示,施工需秉持三個原則。首先是整體性原則,不僅保護單體建筑,還需保持與之相適應的周邊環(huán)境。其次是延續(xù)性原則,不應將歷史的脈絡完全抹殺,需要承認不同歷史時期留下的痕跡,讓建筑承載歷史歲月的變化。最后是可逆性,減少使用不可逆的材料、工藝,為下一次改造預留空間。
在具體操作中,團隊首先對房屋外墻用鋼筋加固,用混凝土做了底盤,還用鋼絲網(wǎng)將內部的木質結構包裹起來,形成一個“大罩子”。同時,團隊找來與建筑“同齡”的舊磚,打碎制成砂漿進行修復和填補,保留原有的年代感不受損害。
“逆作法”解城市更新難題
“以手術作比,傳統(tǒng)的施工現(xiàn)場猶如大型手術,而逆作法就是微創(chuàng)手術?!鄙虾=üざ瘓F總工程師龍莉波介紹,在地下工程建設中,一般采取“順作法”施工,即首先開挖一個深坑,再從下至上,逐層修繕,每層需要搭建一道臨時支撐。
逆作法與之相反,只需在地面平鋪一層“保護板”,即可從上至下施工,人們路過施工現(xiàn)場,只會看到地面上冒出幾個供工人和材料進出的“小口”,并不會意識到地下正在進行浩大的工程。而且,每完成一層,都可以為下一層施工提供堆放材料的場地,因此材料無需堆放在地面,保證上方建筑物可以繼續(xù)運營。
逆作法施工所需空間更小
“比起順作法,逆作法對施工工藝有更高的要求。例如,工程中采取的一柱一樁工藝,要求每一根鋼管的位置必須精準。”龍莉波表示。由于逆作法在地下施工,既不會引來飛揚的塵土和噪聲,也不會受到陰晴不定的天氣影響,大大增加了效率。
除此之外,逆作法還有不少優(yōu)勢。
王志華介紹,在成本方面,由于減少了支撐和維護的費用,車庫造價只占周邊順作施工、規(guī)模相近車庫的60%。在工期方面,由于用主體結構替代臨時支撐,項目團隊只用了9個月就完成了結構施工,比傳統(tǒng)工藝至少節(jié)約了3個月以上。
“最重要的是,逆作法在城市更新領域有著大展身手的空間?!饼埨虿ㄕJ為。“逆作法對現(xiàn)場的環(huán)境損害較小,基坑變形控制更佳,28米深基坑變形只有3.61毫米,為設計值的六分之一。面對脆弱的老建筑,逆作法能夠更好地保護原有的建筑結構,使之免遭損傷?!?/span>
地下空間產業(yè)蘊藏商機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運用逆作法建造深層地下車庫將有廣泛的應用空間?!跋M磥?,諸如外灘沿岸等老建筑地下,都能加設車庫,更好地推進土地集約使用?!饼埨虿ū硎?。
深層地下車庫示意圖
未來的地下車庫,還將有更多的改造。
比如,在車庫中安裝智能機器人,人們只需在手機上設定取車時間,機器人便會準時將車主的愛車送至門口,減少在車庫中排隊取車的時間。
此外,地下深層車庫的開發(fā),還將推動產業(yè)集群化發(fā)展。在運用逆作法建造車庫時,還需要引進大量小巧、輕便的裝備,這將為國內裝備制造業(yè)帶來新的發(fā)展機會。同時,地下物流、綜合管廊等,也將成為地下空間開發(fā)重點。
(該文章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15212443003,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刪除)